部门概况
尊重科学 重视人才 激励创新 推动学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高校,始终秉承夯实内涵促创新、立足特色谋发展。作为全国首批被授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上海四所高校之一,同时也是浦东新区唯一一家入选单位,始终如一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形成崇尚创新、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始终如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纽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教育人、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工作。
基地平台建设喜结硕果。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坚持错位发展,依托“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等高水平特色学科,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积极统筹推动适应新形势下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的省部级基地平台建设。“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解决芯片散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建筑节能等产业的卡脖子难题;“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污染防治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领域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推动解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领域绿色物流的标准化现实问题;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服务国家和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学校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宣传,“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培养平台;浦东新区科普基地“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面向社会开展多项科普公益事业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连获突破。学校围绕国家、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聚焦太阳能能量传输与转换设计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虚拟工厂互操作关键技术与应用、废旧移动终端高值化安全再利用技术难题等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材料、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应用经济、逆向物流等领域产业需求,承担并完成百余项国家级项目及系列标准制定。应国所需,顺势而为,为服务国家和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积极承担各级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为职教师资培养决策建言献策并提供数据支持。项目研究成果在一系列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学及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标志性论文和作者多次上榜“中国高被引论文”、“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助企纾困解难成效显著。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学校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以社会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瞄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积极组建知识服务团队,以工程技术及科技开发项目为纽带,以协同方式开展科技攻关,加速助力企业转型和发展。智能制造团队科技攻关,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主动上门“揭榜攻关”赢得500万榜金,为企业成功实现“机器换人”,降低千万生产成本,受到企业高度赞誉。节能与新能源材料团队立足环保行业科技聚焦,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研发出既解决磷化渣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又可以将其资源化的绿色方法,实现固废磷化渣资源循环再生,获得了高附加值新材料,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团队通过科技优化,加速企业节能生产,“热压干化脱水方法”系列技术属国际首创,为企业解决废弃菌糠的处理及降低农林牧剩余物含水率等问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推进科技赋能,完成企业造纸生产线上施胶、卷纸、复卷等设备的联调任务,成功扩建造纸生产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科技战疫,自主设计建成222nm深紫外快速消毒输送机,实现对冷链物品低温臭氧消杀,对快递包裹、文件等进行全方位消毒,守护人们健康安全。学校通过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数据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
服务社会发展践行担当。学校全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用行动反哺区域、用科学引领社会,社会服务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我校牵头制定的《非危液态化工产品逆向物流通用服务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填补了我国逆向物流领域的标准空白;牵头中国团队参与制定“Test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 vehicles”等4项ISO国际标准,突破欧美日设置的“卡脖子”难题,为解决环卫产品出口、生活垃圾运输管理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强音。针对“非遗活态传承”与“非遗转化发展”难题提出的“关于大力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建议”,得到市领导批示。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对上海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创新的痛点和难点作出一系列决策咨询报告研究,破解了政策瓶颈,为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的主体性、原创性理论,总结出中国特色方案。扎根基础研究,注重科技应用,我校科研人员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和代表性科研成果,多项创新成果获得行业认可和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
深化校政企合作携手共赢。学校高度重视校政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与江南造船、商飞、华虹、航天八院、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材料所、迪士尼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长三角地区数十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省启东市共建的“启东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学校搬迁浦东20年来,一直坚持立足浦东,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对接“中国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开展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研究与服务,每年均承接数百项浦东新区企业难题项目,发挥浦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作用。学校是浦东新区环保干部培训基地,双方在环保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
学校的发展是我校全体科技工作者们弘扬“科学家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严谨求实、争先创新,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学校将持续跟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内涵,充分发挥基地育人育才功能,科研创新效能,基于学校学科发展基础和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出更多的“最美科技工作者”。